关注我们:
品牌服务电话:400-029-0032
对话瓦库
茶与瓦
来源: | 作者:proa4bbc2 | 发布时间: 2016-06-07 | 2446 次浏览 | 分享到:
  有一个喝茶的地方,叫瓦库。

  在二三十年前并由此上溯至秦汉及其以前,说到“瓦库”,没人会把它与喝茶联系起来,几乎所有人想到的可能都是“放瓦的仓库”;然而今天,在现代化的都市里,说到“瓦库”,几乎没人会再想到“放瓦的仓库”,而会自然把它看成一个富有文化意味的古雅之所。

  人最基本的需求,无非衣食住行。住,在当今中国的都市,仍然是一件让很多人纠结的事。只是现在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房的蜗居一族、合租一族在说到自己无房的状况时,已不会再用“上无片瓦”来形容。而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除少数窑洞、竹楼、茅屋等非主流建筑的居住者之外,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居所总是离不开瓦的。公元2009年,文物普查人员在陕西宝鸡陈仓区桥镇遗址采集到板瓦一片、筒瓦三片、槽型瓦两片。与这些陶瓦一起出土的还有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的泥质红陶、夹砂红褐陶篮纹斝、罐等文物。这些龙山文化时期的陶瓦,比此前所发现最早的瓦即3000年前西周早期的周原地区的瓦又早了1000多年。由此可见,在人类开始过上居有定所的生活以后,瓦就一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现在,生活在高楼林立的都市,瓦早已不是居住生存的必需品,而仅仅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装饰。于是,瓦也就成为一种正在消失的历史记忆。

  当瓦成为历史记忆的时候,它自然也就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今天再说起瓦,我们会想到小时候曾居住过的长满瓦松的旧房,想到古镇富有文化气息的老建筑,想到散落在文化遗址上的破碎瓦片,也许还会想到一个词——秦砖汉瓦。无论如何,它已不再与生活息息相关,而与记忆、经验、历史、文化联系密切。

  茶的情形与瓦类似。中国有句老话:“人生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原本也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

  茶的原产地就在中国,使用的历史有数千年之久。《神农本草》中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陆羽在《茶经》中也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神农生活的时代距今大约有五千年,那时中国的先民已经发现和利用茶叶了。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用茶已经非常普遍了。西汉时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叫王褒,辞赋写得很好,因表字子渊而和杨雄并称“渊云”。这个王褒写过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叫《僮约》。文章写于神爵三年,也就是公元前59年。当时,王褒寓居在一个杨姓寡妇家,这杨氏的亡夫有一个家僮,也就是奴仆,叫便了。王褒与杨氏大约有些小暧昧,觉得自己就是这家的主人了,就时不时差遣便了干这干那。便了心存不满,忍不住发发牢骚,说三道四的。话传到了王褒耳朵里,他就来了手黑的:用一万五千贯把便了买来做自己的奴仆,并订了份契约,明确规定了家僮必须干的活和不准得到的待遇。这份契约就是著名的《僮约》,其中对家僮有这样的要求:“脍鱼炮鳖,烹茶尽具”;“牵犬贩鹅,武阳买茶”。王褒不经意这么一写,留下了一段珍贵的历史资料,让我们知道当时四川地区种茶已很普遍,并有了茶叶市场,而有身份人的家里,用茶已非常讲究了。不过在当时,茶的食用和今天的泡茶而饮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茶的食用是从咀嚼茶树的鲜叶,逐步发展到生煮羹饮的。现在云南的基诺族还有吃“凉拌茶”的习俗:把茶的鲜叶揉碎,加入黄果叶、大蒜、辣椒和盐,用水拌匀了食用。《晋书》中有“茶作羹饮”的记载:“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到唐代,吃茗粥仍是用茶的主要方式。由唐至宋,把茶磨成粉末后冲食,一直非常普遍。我们今天习惯的把炒青加工而成的散叶茶用沸水冲泡饮汤的用茶方法,则是从明朝才开始广泛使用的。

  今天,茶在很多人那里,已被可乐和各种碳酸饮料取代,能够坐下来的人已然很少,而坐下来的人中又有相当一部分会小口啜着咖啡轻声交谈,与三两知己或一人独坐慢慢品茶,在很多人眼里,已成为一种恋旧的雅兴。总之,和瓦一样,茶也不再与生活息息相关,而更多与传统、与文化相关。

  茶和瓦这两种原本不相干的东西,如此一来,就有了共同的特点,有了相关性。更进一步,这种相关性被利用起来,有了瓦库,这个喝茶的地方。

  坐在瓦库里,身边是各样的青瓦,眼前是各色的茗茶。瓦库喝茶,瓦库谈茶,就有了别样的韵味。而茶和瓦又渐渐显出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缘分。

  茶水茶水,茶总是离不开水的。没有水的浸泡,茶的精华无法淅出,饮茶就没了滋味。茶与水的缘分当然不仅如此,在茶树的生长过程中,没有水的滋润,就没有茶叶的生命。所以,茶的生命是水滋润出来的。但是,茶的滋味却又是火炼出来的。我们今天饮用的茶,不管是炒青,还是蒸青,大多都要经过一个炒制的过程,即使那些未经炒制的茶,也都要经过一个高温干燥的过程。因此,茶叶可以说是浴火再生的。最后,用火烧出沸腾的水来,浸泡茶叶,在火的洗礼中,水的浸润中,茶的韵味充分释放了出来。

  瓦的情形又何尝不是如此。泥土在水的浸润下,经过反复的揉,反复的和,有了粘性,有了柔性,被赋予形象;然后,在火的烧炼中,如凤凰涅槃,有了新的生命,有了坚强的刚性;最后,再有水的滋润,火气被袪除,有了新的颜色,变得沉稳而富有内涵。因而,瓦的生命同样来自火的洗礼和水的滋润。

  茶、瓦,看来是如此的不同,细品却又有着如此相同的内涵。其实,万事万物又何尝不是如此。正如我们的人生,没有水与火的洗礼、历练,哪有丰厚的意味。

  于是,坐在瓦库里喝茶,就喝出了别样的味道,在此品味的岂止是茶,岂止是瓦,其实就是人生。